本報記者 黃 瑤
金秋重陽時,濃濃敬老情。讓億萬老年人過上幸福生活是“國之大者”,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需求是孝親敬老、愛老助老的應有之義。近期,國家相關部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打造全鏈條守護夕陽的政策體系,織密助老服務網絡,傾力保障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全體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讓養老更有保障、服務更有品質
養老保險是老有所養的重要支撐,我國不斷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2022年11月,全國26個城市先行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為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了更多路徑。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53億人,參保率達到95%。今年5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23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提高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2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3.8%,基本養老金實現“19連漲”,讓廣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底氣。
物質保障是基礎,服務保障是關鍵。為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為“十四五”時期發展養老服務提供了遵循,一系列惠老暖心的政策相繼出臺落地。
——在加大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養老服務方面,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不斷完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等清晰明確,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監管等機制不斷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體老年人。
今年“敬老月”期間,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對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經評估為完全失能等級并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實施服務類社會救助,讓困難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今年重陽節之際,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1部門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把老年助餐服務作為為民辦實事重要內容,要求各地緊密結合實際,積極穩妥、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采取傾斜性措施支持農村地區擴大服務供給,穩穩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
——在養老服務規范化發展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民政部、商務部今年2月聯合印發《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出臺100項養老和家政服務領域標準,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多元共治格局;部署150個養老和家政服務領域標準化試點和示范項目,樹立一批標準化工作標桿、標準創新應用典范。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我國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首個國家標準《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范》,推動服務組織和從業人員對照標準核心技術內容開展服務,完善服務項目,優化服務流程,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提高老年人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滿意度。
讓健康供給更加便利可及
健康是晚年生活幸福的根本。為了幫助老年群體實現健康養老的迫切愿望,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大健康服務供給力度,促進老年人提高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
——在老年人健康篩查和干預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2022年6月印發通知,決定于2022—2025年在全國廣泛開展老年心理關愛行動,選取1000個城市社區、1000個農村行政村開展關愛行動。到“十四五”期末,原則上全國每個縣(市、區)至少一個社區或村設有老年心理關愛點。各地按要求對老年心理關愛點常住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心理健康評估,重點面向經濟困難、空巢(獨居)、留守、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同年10月,全國老齡辦決定于2022—2025年在全國組織開展老年營養改善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老年人營養風險篩查,對存在營養風險的老年人進行營養干預,制訂個性化膳食營養方案,提高老年人營養健康意識和素養。
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轉診和干預服務,提高老年癡呆就診率,實現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減少或延緩老年癡呆的發生。
——在老年人生活能力評估方面,2022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將老年人能力劃分為5個等級,在落實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制定養老服務相關政策、提供科學優質的養老服務以及從事養老服務相關研究中執行該國家標準,為精準提供養老服務、實現“政策找人”提供有力支撐。
——在提高老年人就醫保障和可及性方面,國家醫保局今年7月明確,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基本滿足老年參保人員的就醫需求。
今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金融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口腔醫療服務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實口腔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對公立醫療機構種植體植入費、牙冠置入費、植骨手術等價格進行專項治理,優化了服務價格,降低了老年人診療負擔。
讓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友好
圍繞老年人起居安全、生活舒適、出行方便、辦事便捷等,相關部門密集出臺政策舉措,共同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讓老年人在不同場景中都能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經列入國家民生事業重要議事日程。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規定: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在公共服務無障礙建設方面,交通運輸部辦公廳今年4月發布2023年持續提升適老化無障礙交通出行服務等5件更貼近民生實事工作方案,明確擴大出租汽車電召和網約車“一鍵叫車”服務覆蓋面;新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1000條;推動城市客運無障礙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加快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推廣應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愛心預約”乘車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渠道為老年人和殘疾人等乘客提供預約服務。
今年9月,國務院發布《社會保險經辦條例》,在核驗社保待遇享受資格上,推廣生物特征識別認證、手機應用遠程認證等服務,支持老年人利用國家和地方自助認證平臺等實現自助認證;手機應用中開發了“他人代操作”功能,家人或者工作人員可以幫助老人認證。在醫保經辦服務上,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推進服務設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信息服務,為群眾提供貼心暖心的醫保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老齡委正在開展的2023年全國“敬老月”活動,將推進無障礙環境共建共享作為主題,著力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
——在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方面,民政部在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支持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持續推進“十四五”期間全國200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任務;加快《適老環境評估導則》等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完善社會適老化改造工作機制,聯合有關部門推進公共環境無障礙和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今年5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城市居家適老化改造指導手冊》,針對城市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需求,在通用性改造、入戶空間、起居(室)廳、臥室、衛生間、廚房、陽臺等7個方面形成了47項改造要點。
——在老年友好型環境創建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于今年2月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將創建1000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與此同時,民政部通過發布風險提示、解讀典型案例等方式,持續整治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隱患,未來將研究出臺預付費監管政策,加強資金收取、使用、管理的全鏈條監管,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守好老年人的“錢袋子”營造清朗環境。 |